- • 孩子太任性,家长不要让爱成为...
- • 有名校光环的留学生,现在已经...
- • 孩子攀比心强,家长可以试试这...
- • 15岁女孩感染6种HPV病毒致宫...
- • 管理好自己的压岁钱,是孩子成...
- • 寻亲男孩刘学州轻生,遇到网曝...
- 电话:
- 400 023 5088
- 专家:
- 18501219456
- 邮箱:
- 人力资源部 hr@juhuiren.cn
客服部 fuwu@juhuiren.cn
- 地址:
- 北京市昌平区鼓楼南街6号7层
比起不走心的赞美,孩子更需要“被看见”!
时间:2018-09-05 15:30:30 作者:育人邦问题少年全封闭学校
我小的时候,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不懂得赞美孩子,所以欠缺夸奖和鼓励的我们,个个胆小而缺乏自信。
经常被赞美的孩子更担心失败
儿童教养的研究发现,“赞美”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。
因为聪明而受到赞美的孩子会更担心失败,他们倾向于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,遇到困难更难坚持,易焦躁,甚至表现出自尊水平的下降——赞美他的天赋,居然会打击自尊。
乍一听这与我们的直觉相反。但细细一想,又很符合我们的经验。
虽然赞美让人舒服,但它仍然是一种评价。它把人捧到极高处之后下一个结论。这个“结论”很可怕。当我们受到赞美之后,我们常常害怕自己配不上这种赞美,会为此平添不少压力。出于压力,我们会更愿意重复相同的工作:既然我这样做了就是好的,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尝试更多的可能呢?
更严重的情况下,我们干脆什么都不做。“你们都夸我文章写得好,但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好法?我怕再写下去就会露怯。”我们用放弃来回应赞美。
如果对一个小孩说:“哇,你这幅画太美了!”或者夸一个孩子下棋赢了:“你是小棋王!”他会很开心。但再让他画一幅或下一局,他可能就会踌躇。
赞美比批评更坏
生活中,人们一开口总是忍不住评价。用“不评价”的方式讲话,似乎不太容易。
从这个角度讲,赞美甚至比批评更容易终止一个话题。
大家聊得好好的,我突然来一句:“我觉得大家都很好,很好,很好。”这会让场面的气氛暴冷。要继续聊,只有忽略这句话。
学会“不评价的交流”
不评价的交流方式只关注具体发生了什么,而不是进行抽象的判断、定义以及对人的褒贬。
前者是在关心一桩事件的发展过程,而后者就只是在训诫。
通过前一种表达方式,我们则会更接近事件的真相。也许这个学生遇到了一些麻烦,也许他最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,或者他在用这种行为传达某种态度,或者还有其它的什么可能。
当我们采用一种非评价的立场时,就等于为这些信息的流通创造了空间:“说吧,让我看到它,我对你经历的这些事感到好奇。”你无须辩解,只需要单纯地描述你的经验就好,这就是我们此刻关注的。
孩子需要的只是“被看见”
通过不带有评价的交流,我们在做一件事:描述经验本身。经验的描述看上去最简单,但往往也最有力量。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相互确认,远远比哪怕挖空心思给出的“赞美”更能表达出重视。
——你注意的是具体的过程。这些话里没有褒贬,但他们会感到自己做事被看见了。他们会乐于跟你讨论,也会更有兴趣继续做下去。
所以,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,接受赞美的人是孩子,而不是父母,所以它的前提是要满足孩子的需求、尊重孩子的想法,而不是满足父母的需求和想法。
上一篇 : 中学的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呢?
下一篇 : 应对孩子厌学的三大方法